自恋十二讲 ——克莱因学派如何理解自恋并与之工作?

在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是迷宫的建造者,他用羽毛和蜡建造了一双翅膀,这样他和儿子伊卡洛斯就可以逃离岛上的牢笼。
使用这样的翅膀需要真正理解尼采的辩证平衡;飞得太高,翅膀有可能被太阳融化;飞得太低,翅膀有可能被潮湿的海洋压垮。伊卡洛斯没有注意到他收到的警告。他飞得离太阳太近,翅膀融化,坠入大海,消失在一簇漂浮的羽毛下。
——史提芬·米切尔,《伊卡洛斯之翼》

广泛存在于人格中的自恋现象,无疑是一双伊卡洛斯之翼,它源自于对依赖困境的逃离,但也促成了新的困境——依赖又否认,靠近又远离,渴望又推开——这些动力塑造了关系与生活的困境,也带来了临床中的僵局。

自恋,既是显著的病理现象,也是重要的病理原因。

如果将来访者作为一个人的困难与挣扎,展开为一张平面的经络图,自恋并非只是其中一个最为困难的经脉节点,而是存在于这张盘根错节经络图的每个节点上,并深深影响其他所有的经脉。
如果将咨询进程中移情与反移情的展开与呈现,比喻为一场风雨多变的天气,自恋既是其中的疾风骤雨,也是多变天气中作为背景一直暗在的气候。
如果将视线延伸到婴儿期,在克莱因学派的视角下,婴儿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力量、资源以及脆弱性来到世界,也对客体和环境有着极其强烈的需要,使得人在生命最初就形成了和母亲的复杂关系。对客体无法否认的依赖,以及客体与环境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塑造和影响了个体对客体的爱与恨,依赖与逃离。嫉毁(envy)与自恋均源自于这一挣扎的两难情境。越是深入了解自恋现象,越能够识别与发现,自恋客体关系与自恋组织在精神病性、边缘、神经症水平等不同人格结构中的普遍存在,有其共性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越能够识别自恋如何参与和塑造了临床困境与僵局,越能共情性地理解来访的困境以及困境之下人的挣扎、情感与渴望。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七位讲者围绕自恋这一主题,不断地阅读、思考、定期讨论,最终酝酿成“自恋十二讲”。将我们的理解与思考分享给同样与这一主题相遇和感兴趣的同行们。
通过自恋十二讲,我们试图呈现一个由生死冲突构成的自恋现象谱系,包括其表临床表现、成因,以及存在于现象之下的自恋客体关系和自恋组织,并进而探索摆脱这一困境的内在成长路径,以及如何在临床中与之进行工作。

自恋十二讲的七个板块

自恋导论(1讲)
自恋的病理性现象(1讲)   
自恋的成因(2讲)
自恋组织(1讲)
自恋客体关系(2讲)  
自恋的修通(2讲)  
自恋的临床理解与干预(3讲)  

课程收获

获得对自恋这一现象和主题的深入理解;经由对自恋概念的探索,理解临床困境、僵局背后的自恋客体关系与自恋组织,推动临床进展;从自恋现象获得对自体和客体关系的深入体会和认识;了解自恋的修通途径,以及在临床中自恋的干预与修通。

师资简介(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授课老师均接受过克莱茵学派以及婴儿观察的专业受训。

陈举

和光心理咨询师,和光心理动力学咨询师两年、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

郭为

和光心理咨询师、教员,和光婴儿观察项目、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

胡芸

和光心理咨询师、教员,婴儿观察项目带组老师,和光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CAPA初级组、婴儿观察组毕业。

姜启壮

和光精神分析师、教员,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和光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CAPA初级组、高级组、督导组、婴儿观察组毕业。

唐璐嘉

和光心理咨询师、教员,注册心理师,和光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CAPA初级组、高级组毕业。

徐丽

和光心理咨询师、教员,注册心理师,和光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CAPA初级组、高级组、督导组毕业。

杨瑞凤

和光心理咨询师、教员,和光克莱因高阶项目毕业、和光婴儿观察项目在读,CAPA初级组、高级组、督导组毕业。

适宜群体

有长程心理动力学的受训基础有与来访者开展长程工作的经验。

课程信息

课程安排共12次2024/10/18、10/25、11/1、11/8、11/15、11/22、11/29、12/6、12/13、12/20、12/27、2025/1/10
时间:晚上19:30-21:00*课程直播结束后回放90天上课方式小鹅通直播。

收费标准

原价:2000 元优惠价:1280 元/人3人成团优惠价:1080 元/人转发3个心理相关社群,截图联系课程助理可领取200元优惠券(有效期到2024.12.31)

联报优惠与任何一门克莱茵十讲系列课程联报即可领取100元优惠券!

如有疑问,可拨打和光热线4008922111(9:00-21:00)咨询。

公益咨询招募|和光学员咨询师提供一对一免费公益心理咨询

嗨,你最近如何?
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你是否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夜幕降临,你是否能安心地放下一天的疲惫,拥抱温暖的梦想?在追逐职业成功的道路上,你是否找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骄傲和满足?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光,是否让你感觉到深切的爱与被理解?
关注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的你,一定在尝试很多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幸福、更自在。

当日常的自我调节和亲朋开解不再那么有效时,或许心理咨询能给你提供专业的陪伴和支持,帮助你重新看待自身的处境和困难,找到新的力量和方法。 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成人、大学生、儿童和青少年、家庭、伴侣等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咨询范围包括情绪困扰、学业问题、职场问题、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亲子教育、自我成长等日常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
除了面向大众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还用学院制的方式培养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有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创伤疗愈等不同取向的课程,也有初、中、高不同层阶的课程,长、短程搭配,主、辅修结合。 自2023年起,为了满足不同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初阶学员咨询师的培养,研究院推出公益心理咨询项目,由和光长程(2年及以上)初阶咨询师训练项目的在读学员,提供8次以内的免费心理咨询。现面向全国招募来访者!

如果你年满18周岁且有以下需求欢迎报名!
一般情绪问题,如轻中度焦虑、情绪起落,感觉容易发脾气等

人际关系问题

包括工作关系、室友关系、朋友关系等带来的困扰。
亲密关系问题包括恋爱关系、伴侣关系或家庭关系等带来的困扰。

学业相关问题

如学习困难、学习效率、专业选择问题等。

职业相关问题

如工作压力、工作效率、职业发展规划等。

自我成长议题

如提高自信,提高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探索,促进适应等。

其他发展性议题

主要是指在不同人生阶段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困扰。

不适合公益心理咨询的情况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心理困扰是由严重躯体疾病引发的;已确诊有精神障碍;有自伤、自杀等危机风险;曾寻求过多个咨询师的帮助但仍不能解决你的困扰;其他经评估超出初阶咨询师胜任力范畴的情形。
由于本次提供公益咨询的学员咨询师们还处于受训和从业早期阶段,处理困难情况的能力尚待提升。因此为了你能更好地获得所需帮助,有以上情况还请预约非公益咨询师;如果在公益咨询的初始访谈中咨询师评估不适合公益咨询,会进行恰当的转介。敬请谅解。

学员咨询师的专业背景

至少参加了一年半及以上系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完成了心理咨询技能模拟练习;完成了一定的心理咨询伦理培训;咨询过程中,将接受每周一次的团督和一对一的个督;和光研究院临床工作团队持续提供专业支持。

公益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

和光学员咨询师均不对来访者收取任何费用; 公益咨询的次数最多不超过8次,具体次数请双方商议决定。
本轮招募的公益咨询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进行,来访者需要在隔音、封闭的房间进行咨询,保障网络和视/音频功能良好; 咨询过程禁止录音/录像,咨询师如需实时对咨询过程进行文字转录,会提前与您签订心理咨询文字转录知情同意书;一般情况下咨询师会在咨询后撰写咨询记录,咨询记录用于学习和督导; 来访者的身份信息、咨询内容将被严格保密,但存在以下保密例外情况:①经咨询师评估,发现有可疑精神疾病的状况,可能对您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情况;②司法机构强制要求配合。
出于咨询伦理和对来访者负责考虑,咨询师不能给熟悉的人进行心理咨询,以避免双重关系,研究院会给来访者分配彼此陌生的咨询师。

即日起,持续招募公益咨询来访者如果您不符合本次招募条件,可以查看研究院或其他医院/机构的心理服务资源。

若您了解并同意以上内容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报名公益心理咨询点击这里打开报名信息表报名完成后,我们将在9月2日之后陆续通过短信告知您是否符合我们的服务范围,请您留意。在此日期前不会回复。如果您在9月2日之后报名,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通过短信与您联系确认。

研究院收费咨询师预约:

400-8922-111 转2号键 预约心理咨询(周日至周五09:00-18:00)

和光心理热线

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于2021年1月发起的“和光心理热线”(400-8922-111),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心理支持。服务全年开放,时间从早上9:00至晚上21:00,迄今为止,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余人次。并在2023全国专业、规范、可靠的心理服务热线评选中,作为四川唯一列入”启明星榜“的心理热线。

和光心理热线服务对象:

针对社会大众开放提供公益心理援助服务,专业团队值守,以公益之心传递温暖。

和光心理热线来电费用:

除正常市话费外,热线不向来电者收取任何费用,每一位有需求的人都能寻求帮助。

婴儿观察介绍

婴儿预观察小组是塔维斯托克中心为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的一个准备阶段的训练项目,目的是帮助学员为后续的正式婴儿观察做准备。通过这个小组,学员可以初步了解观察婴儿的基本方法、观察时的情感体验,并逐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思性实践技巧。

婴儿预观察小组的工作形式

  1. 预备性训练

    • 在正式进行婴儿观察之前,预观察小组帮助学员熟悉观察婴儿的过程和目的,学习如何在不干预的前提下进行仔细的观察。
    • 学员将掌握如何记录和分析婴儿的行为、情感反应以及与看护者的互动,从而为正式观察阶段打下基础。
  2. 模拟与案例分析

    • 通过案例讨论和模拟观察,学员可以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场景,逐步理解无意识情感、依恋模式和家庭动力等核心主题。
    • 小组导师会引导学员如何识别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观察相结合。
  3. 讨论与反思

    • 学员定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在观察中遇到的感受和挑战,包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可能反映出的无意识动力。
    • 反思性实践是小组的关键部分,参与者不仅学习观察婴儿及其家庭,还会通过自我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和情感敏感性。
  4. 逐步进入正式观察

    • 婴儿预观察小组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进入正式婴儿观察前,逐步适应这种工作形式,克服可能的情感挑战和不确定感。
    • 通过预观察阶段,学员会对观察婴儿所需的耐心、敏感度和分析能力有更深的理解,为后续的长期婴儿观察做好准备。

婴儿预观察小组的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

    • 该小组不仅注重观察实践,还结合了塔维斯托克中心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背景,帮助学员将心理学概念(如依恋理论、无意识动力)应用于实际观察。
  2. 非干预性观察原则的学习

    • 参与者将学习如何在不干扰家庭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观察,确保观察过程尽可能客观,并培养对细微情感和行为变化的敏感度。
  3. 情感体验的准备

    • 观察婴儿的过程可能唤起观察者自身的情感反应,预观察小组通过讨论和反思,帮助学员处理这些情感,防止在正式观察中受到情感困扰。
  4. 小组支持与导师指导

    • 在预观察小组中,学员将获得来自其他成员的支持,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正式婴儿观察前掌握必要的技巧和心态。

参与婴儿预观察小组的收获

  1. 观察能力的提升

    • 学员通过预观察小组逐渐掌握如何在复杂的家庭互动中捕捉到关键的情感和行为细节,提升他们在正式观察中的敏锐度和分析能力。
  2. 情感反应的理解与调节

    • 小组帮助学员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婴儿观察中可能出现的情感挑战。
  3. 理论知识的应用

    • 学员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将心理动力学理论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学会如何从理论角度解读婴儿的行为和亲子关系。
  4. 为长期婴儿观察做好准备

    • 预观察小组为学员提供了逐步适应的过程,使他们在进入正式的长期婴儿观察时更加自信,并具备应对复杂情感和组织问题的能力。

适合参与者

  •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希望提升对婴儿早期发展和依恋模式的理解,以应用于临床实践。
  • 精神分析学员:希望通过婴儿观察训练深化对无意识过程及其早期表现的理解。
  • 社会工作者、家庭治疗师:希望通过预观察小组提升对家庭互动和亲子关系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婴儿预观察小组是参与者进入婴儿观察项目的关键一步,通过它,学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反思,从而为后续的正式观察和临床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蜀ICP备160268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