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壮
职称 / 资质:
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团体咨询师;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候选精神分析师;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精神分析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美国精神分析专业学会成员。
擅长领域:
人际关系、情绪困扰、内心冲突、自我探索。
受训背景:
1998年-2002年,四川大学哲学学士;
2004年-2007年,四川大学精神分析硕士;
2008年-2010年,CAPA初级组毕业;
2010年-2012年,CAPA高级组毕业;
2012年-2013年,CAPA婴儿观察项目毕业;
2012年-2013年,CAPA督导组毕业;
2015年-至今, 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训练;
现长年接受国外资深克莱茵学派、自我心理学派及自体心理学派分析家的督导。
学术活动与成就:
完成省级社科课题4项,第一作者论文4篇;
副主编《心理学与大学生活》,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编委《精神分析研究》,商务印书馆;
校对《深入治疗》,万千心理。
2008年10月,北京第五届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专题工作坊:《如何运用意象与来访者工作》;
2015年7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委员会年会专题工作坊:《与投射性认同工作》;
2015年10月,中国精神分析大会专题工作坊:《与投射性认同工作》;
2019年,中国精神分析大会工作坊:《跨越分析工作中的病人分析师》。
相关工作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心理机构的心理咨询中心兼任心理督导师;
克莱茵理论与技术专题培训项目讲师;
和光心理动力学咨询培训、温尼科特连续培训等项目的学术负责人、讲师、督导师;
长期参与政府组织的心理救援项目;
长期个人执业(心理咨询、精神分析、个别督导、集体督导)。
吴薇莉
职称 / 资质:
某高校心理学教授;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D-06-078);
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督导师(XXD-2020-94);
中国首批欧洲认证EMDR创伤心理治疗师和督导师。
擅长领域:
创伤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依恋关系与个人成长、情绪与压力管理。
钟杰
职称 / 资质:
临床医学学士;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委员会委员、注册督导师和临床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人格障碍研究学会(ISSPD)会员;国际心理分析研究学会(IPSO)会员、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会员候选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会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副教授。
擅长领域:
主要集中在心理病理学、人格障碍及人格评估领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超过30篇,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也与企业合作过人格评估与组织健康领域的应用项目。
学术活动与成就:
2003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性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与实务相关课程,同时担任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案例督导,也为两个北京的精神分析学习小组提供定期督导超过9年。
2003年非典期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组织并参与“非典心理援助热线”,为民众提供心理热线服务。
2008年5·12地震后,除为政府多次提供科学建议外,长期义务前往四川提供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和督导,在都江堰为一个心理咨询专业团队提供培训和督导3年,并在成都带领一个精神分析学习小组超过5年。
其他相关资历:
曾与国家外交部、国防科工委、团中央、环保部、北京监狱管理局、北京心海导航科技、云南司法、默克药业、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地集团、中兴通讯等机构在组织健康、工作压力管理、员工帮助计划、领导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为这些机构提供压力管理培训或领导力、组织健康领域的顾问服务。
陈思帆
职称 / 资质: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0-021)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13-003)
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候选精神分析师
擅长领域
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情绪困扰、夫妻伴侣、自我探索。
受训背景:
2010年-2011年,现代行为治疗技术操作培训 中高级;
2011年-2012年,第一届中美心理咨询与治疗高阶培训项目(武汉);
2012年-2013年,心理创伤/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 I阶、II阶;
2013年-2015年,中美联合心理咨询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成都) 第一期-第八期;
2014年-2016年,CAPA初级组毕业;
2016年-2018年,CAPA高级组毕业;
2018年-2019年,CAPA婴儿观察项目毕业;
2018年-2020年,中国-芝加哥自体心理学两年项目毕业;
2019年,受训中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候选分析师;
2019年,受训中 国际TFP协会TFP治疗师培训项目;
长年接受高频个人分析,客体关系分析家与自体心理学分析家的个体督导。
学术活动与成就:
省社科面上项目1项,第一作者研究性论文6篇。
相关工作经验:
从业16年,曾在高校任专职心理老师12.5年。
接待个体咨询,个体督导,带领团体督导。
对多个企业员工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开展讲座。
高骞
职称 / 资质:
儿童、青少年、成人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师;EAP顾问;亚太EAP协会认证培训师;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擅长领域:
儿童青少年咨询、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情绪困扰、咨询师个人成长;团体心理咨询;EAP咨询、培训、顾问。
受训背景:
长年接受英国精神分析师高频分析;
长年接受克莱茵学派训练分析师的个别督导和团体督导。
心理动力学培训经历:
2009年-2010年,沙游治疗(师)技术课程初、中、高级班;
2009年-2011年,心理咨询师技能训练培训、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2013年-2015年,完成第三届“中国-挪威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提高组的训练;
2013年-2015年,完成“第一届心理动力学视角的精神创伤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2013年-2014年,完成“清华大学首届中美心理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
2013年-2015年,完成“第一届中英婴儿观察及儿童青少年心智化情绪发展培训项目”;
2014年-2015年,完成一年的婴儿观察训练;
2016年-2018年,完成以色列精神分析家Lea Klein博士“温尼科特理论与干预技术三年培训项目”。
2018年-2020年,完成“和光首届克莱茵理论(高阶)两年连续训练项目”。
2018年-至今,完成两年婴儿观察,并接受“婴儿观察督导师”的训练。
2019年-至今,接受“移情焦点治疗(TFP)国际认证训练项目”的训练。
团体心理咨询培训:
2008年,团体心理治疗实务;
2009年,全国第三届青少年心理治疗高级研修班(团体);
2011年,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基础课程);
2011年,第七期“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中高级课程)” 标准组;
2012年,中美婚姻家庭心理咨询骨干师资培训班,清华大学;
2013年,第十期“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中高级课程)”示范组。
EAP相关培训:
2010年12月,全国人才专业技术能力(EST)测评“EAP咨询师”(高级)培训班;
2010年12月,中国首届EAP国际督导班;
2013年6月,完成EAPA中国分会组织的“国际注册EAP顾问”培训;
2014年,接受由EAPA中国分会组织的“国际注册EAP顾问(CEAP)”认证学分教育,由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授课。
2019年,完成国际EAP协会的“EAP顾问”师资的培训课程,并获得认证。
相关工作经验:
有多年丰富的长程与短程的临床工作经验,至今累计临床个案工作时数约15000+小时。
2008年开始,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办的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的心理咨询师五年;并在北京几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兼职,积累了丰富的短程咨询经验;
2009年开始接待社会个案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与儿童、青少年、成人,性少数群体等不同人群的临床经验。
2008年-2014年,接受国内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约450小时。
自2017年起,接受英国精神分析师一周四次的高频精神分析,持续进行中。
2015年-2017年,接受国内资深心理督导师工作,2年;
2017年-2018年,曾接受国外温尼科特学派精神分析师的团体督导及个别督导,3年。
现正在接受国外资深克莱茵学派训练分析家的团体督导及个别督导,已经完成3年半。
宗焱
职称 / 资质:
注册系统督导师(D-20-05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XXD-2020-142)
心理学教授
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专业委员会ACT学组副组长
擅长领域
以认知行为的理论和技术,处理常见的各种成人的焦虑、抑郁问题,以及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受训背景:
2008年12月—2010年8月,接受国际创伤治疗(EMDR)培训,总计90小时。(Judith Boel吴薇丽、杨渝川、方莉等)
2013年4月—2014年9月,接受注册系统咨询师的培训及督导 总计:36小时。(贾晓明等)
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开始接受CBT连续项目培训及CBT专病培训,总计 196小时。(王建平等)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ACT的初、中、高阶连续培训,总计96小时。(祝卓宏)
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心理剧连续培训,总计284小时。(赖念华)
2016年3月—2017年4月,参加中国ACT第一期训练营培训 :总计72小时。(祝卓宏)
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第六期督导师培训。总计40学时。(CarolA.Falender,RodneyK.Goodyear等)
学术活动与成就:
1、主要著作:
(1)2012.9《警察职业心理训练与养成》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再版。
(2)2021.2译作《拥抱你的抑郁情绪》第二译者,机械工作出版社。
2、主要论文:
(1)2018.6暴力罪犯元认知特征研究——以四川为例,法制与社会。
(2)2017.31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2014 Effect of calligraphy training on hyperarousal symptoms for childhood survivors of the 2008 China earthquakes.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SCI.
(4)2012.10警察院校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5)2009.18.04 1180名中青年监狱警察防御方式研究,中华行为医学及脑科学杂志。
(6)2010.03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210名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及脑科学杂志。
3、课题类:
(1)2019司法部课题《司法行政系统社会心理服务有效路径研究》负责人, 结题。
(2)2009年8月-2009年8月《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警察学院学生团体心理训练研究》(CJSO9-07),负责人,结题。
(3)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基层民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主研人,结题。
(4)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重大灾害后心理危机的时序特征和干预技术》(2008AA021204)863计划参与人,结题。
(5)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未成年罪犯家庭弹性与重新犯罪预防研究》(csxl-62028)负责人,结题。
4、相关工作经验:
1996年,开始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主讲《犯罪心理学》。
2002年,组建学院的心理中心,为心理中心负责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2012年,进入三甲医院心身科,做心理咨询和治疗。
2017年,进入心乐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咨询总量达到7000+,2019年开始做督导工作,团体和个体督导达到500+
另外,录视心乐土的CBT系列课程,主讲ACT。参与李松蔚老师《相处之道》的线上小结和答疑。在机关、事业单位、警察队伍、教育系统科普心理健康的知识,总计百场以上。